当前位置  >  首页 > 热门

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“新高地”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发展研究合肥篇

  • 2024-07-29 18:43:07
  • 盖世汽车
  •   阅读量:17627   

合肥汽车产业,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,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。合肥市政府将汽车产业定位为“首位产业”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全力打造“新能源汽车之都”。随着江淮汽车、大众安徽、蔚来、比亚迪等企业的入驻和发展,合肥已经汇集了多家整车生产基地和上下游企业,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。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增长,技术不断创新,合肥正朝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标迈进。

一、整车和供应链

新能源产量跃居全国第三

2023年是合肥汽车产业高歌猛进的一年,乘用车产量突破100万辆,跻身全国城市前十,新能源乘用车产量跃居全国第三。根据盖世汽车盖亚系统数据显示,2023年合肥市乘用车产量100.1万辆,同比增长112%,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量74.5万辆,同比增长2.2倍。其中比亚迪产量贡献65%,蔚来产量贡献21%。

合肥很早就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,但很长一段时间内,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并不突出。2020年以前合肥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一直徘徊在5万辆以下。2021年江淮蔚来新能源销量翻番,带动合肥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同比增长90%。2022年,蔚来和比亚迪齐发力,产量实现倍数级增长。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了合肥真正意义上的“首位产业”。

合肥的汽车产业是随着国家战略布局快速蜕变的。2002年,合肥本土车企江淮汽车逐步转向乘用车,并成为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之一。2009年,合肥成为首批参与示范推广“十城千辆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13座城市之一。2010年,合肥成功获得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资格,因此成为全国六大“双试点”城市之一。2015年起合肥开始吸引整车企业陆续落地,拉开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大幕。

2016年,蔚来与江淮汽车合作,合力打造“世界级全铝车身工厂”——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,规划年产能10万辆,合作规模达100亿元。2017年,大众中国与江淮汽车合作,合资项目大众落地合肥。2021年,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签约落户长丰,从谈判到签约用时23天,签约到开工用时42天,从零部件工厂开工到首台整车下线,仅用时10个月,被外界誉为“合肥速度”,创造了合肥产业奇迹。2023年,江淮汽车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签署《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》。双方将基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,在产品开发、生产制造、销售、服务等多个领域全面合作,着力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。江淮华为工厂规划年产能20万,预计2025年开始投产。

如需获取完整高清图,可扫码订购

目前合肥聚集了比亚迪、蔚来、长安、江淮、大众5家乘用车整车企业。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,2024年合肥乘用车产能预计将超过250万,其中比亚迪合肥规划产能100万,蔚来汽车规划产能48万辆,长安汽车规划产能40万辆,大众35万辆,江淮汽车30万辆。预计2024年合肥乘用车产量将接近130万辆,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有望突破100万辆。2024年合肥新能源产量中,预计比亚迪将贡献67%,长安汽车贡献20%,蔚来汽车贡献11%。

2024年合肥乘用车生产企业产能规划情况

整车链主型产业集群效应突出

合肥利用投资的扶持、引导作用,大力引育大众安徽、比亚迪合肥等一批龙头企业,撬动了上下游一大批供应链配套企业落户,快速形成产业集群,实现产业链整体提升。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之初,合肥就确定了“领军企业—重大项目—产业链条—产业集群”的发展思路,强化全链条布局、全要素配置、全方位支持。全力推进大众全球第二研发中心、比亚迪合肥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,鼓励企业增资扩产。

大众安徽与1,000多家供应商达成合作,百公里配套率已超过80%。其中,有40家超过71亿元投资的企业落地合肥。2017年大众安徽在合肥成立。2020年大众中国入股国轩高科构建电池供应链本土化。2023年4月,大众中国全资子公司100% TechCo落户合肥,投资10亿欧元;5月,大众安徽追加231亿元投资。2024年5月,大众集团再次增资大众安徽48.75亿元。目前大众安徽已公布旗下新品类名称——ID.UX点时成金,同时首款纯电SUV——ID.UNYX与众也已亮相。ID.UX是大众安徽打造的全新产品系列,该品类下的全部新车都将采用金色大众徽标,而ID.UNYX与众是该序列首款车型,计划在2024年第二季度上市。

2021年,龙头企业比亚迪落户合肥长丰后,吸引全国各地的汽车产业链企业汇集合肥长丰,仅2022年就有约350亿元的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。龙头新能源企业入驻,引发产业链“裂变”效应。2024年长丰拥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00家,全产业链产值超700亿元。比亚迪产销规模的扩大,成为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。2022年,比亚迪合肥产量9.8万辆,占据合肥新能源产量的42%。2023年比亚迪合肥新能源乘用车产量48.3万辆,产量贡献率增加到65%。

根据盖世汽车供应链平台数据统计,安徽省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共计6745家,其中合肥地区汽车产业链关联企业2230家,在合肥地区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中占比最高的是电子电器类企业,共410家,占比18.4%,代表企业有京东方、长鑫存储等;其次是通用工艺类企业共284家,占比12.7%,代表企业有合肥亚明、广银铝业等;电动化类企业共244家,占比10.9%,代表企业有国轩高科、合肥巨一、华霆动力等;汽车芯片、智能网联和智能制造类企业数量分别位列四五六位。

合肥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TOP10

多措并举保障新能源产业链全面发展

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,基本形成了“整车+配套+应用场景”的全产业链条。合肥能在短短数年内实现新能源汽车产值破千亿,并成为新兴的优势汽车产业集群的代表城市,离不开产业政策的加强保障。印发《合肥市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若干政策》,组织开展新能源下乡活动,推进城乡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。印发《合肥市支持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政策》,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企业“1+5”产业布局专项行动,支持企业打造制造基地+研发中心、销售中心、上市主体、供应商集群、配套基金“1+5”发展格局。

同时,为了营造更加优良的产业环境,印发了《合肥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实施方案》,试点建设发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合肥样板。一体推进市、县、乡三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,推广换电应用新模式,打造充换电监测服务平台,构建充换电服务体系。建立16只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基金,总规模超600亿元,迭代升级“产业+基金”“项目+基金”驱动模式,构建金融供给体系。

为了进一步巩固合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,安徽2023年首次审议了《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促进条例》。资料显示,这是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。草案提到,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总体要求和推进机制,鼓励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相关活动。

根据合肥市相关规划,力争到2025年,合肥全市智能网联测试车辆超1,000辆,新能源汽车集群规模超5,000亿元,整车年产能超300万辆;到2027年,打造2—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品牌,汽车集群营收达7,000亿元,基本建成国际一流新能源汽车之都。

二、市场状况

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终端数据整理,合肥地区2024年1-3月乘用车终端销量为6.1万辆。其中,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.4万辆,占比为38.7%。自主品牌是推动新能源销量增长的绝对主力。一季度,自主品牌在合肥地区新能源销量接近2万辆,占整体市场份额的31.9%。

自主品牌占比53%

合肥地区1-3月自主品牌销量3.2万辆,占比52.9%。欧系销量1.7万辆,占比27.9%。美系和日韩系分别销售了0.6万辆和0.5万辆。在各派系销量榜车型销量前三名中,中国品牌中,比亚迪秦PLUS以1212辆的销量超越问界M7和宋PLUS拿下销量第一。欧系前三名分别为帕萨特1054辆,奥迪A6L 940辆和奔驰C级930辆。美系前两名被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占据,销量分别为1697辆和608辆,第三名为福特蒙迪欧。日系销量前三名分别是雅阁、轩逸和CR-V,销量均不足500辆。

比亚迪品牌最受欢迎

合肥地区品牌销量TOP5分别是比亚迪、大众、奥迪、吉利和宝马。比亚迪品牌以7741辆稳居合肥地区一季度销量第一名。2024年比亚迪主力车型推出荣耀版,采取降价增配,以极致性价比车型席卷20万以下乘用车市场。大众品牌则凭借吸引力的优惠促销和品牌口碑,以6,895辆排名第二。奥迪、吉利和宝马销量均在3,100辆左右。

轿车是合肥地区购买最多的汽车类型

1-3月合肥地区轿车销量3万辆左右,销量占比48.3%。SUV销量2.8万辆,销量占比46.5%。在轿车车型中,合肥消费者最喜欢的车型是比亚迪秦PLUS、大众帕萨特和奥迪A6L。SUV车型中,消费者更偏好特斯拉Model Y、问界M7和比亚迪宋PLUS。

燃油车选购比例54.7%

1-3月合肥地区燃油车销量3.4万辆,销量占比54.7%。新能源销量2.4万辆,销量占比38.7%,其中纯电销量1.5万辆,整体市场占比23.7%,插混销量0.9万辆,在整体市场占比15%。与2023年比,一季度新能源渗透率提升0.7个百分点。为了推动汽车消费和新能源汽车普及,合肥市不断推出汽车购车补贴,以政府补贴+企业配套的促销方式,刺激消费者的购车欲望,同时促进汽车市场的发展。

已经驶入发展“快车道”的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,相信随着整车产能爬坡过坎和配套能力持续提升,叠加产业政策的强力加持,合肥新能源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必将取得更大突破。
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aucepan.shop/hot/73615.html

为您推荐
热门
热文榜
精彩推荐